7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出了三個重點任務,十一項重點工程與行動與四方面政策保障。其中,《規劃》提出將鼓勵二手商品市場“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壯大再制造產業規模。加強并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將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等規劃內容。
《規劃》強調,無論從全球綠色發展趨勢和應對氣候變化要求看,還是從國內資源需求和利用水平看,我國都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看《規劃》八大要點:
1、到2025年,循環型生產方式全面推行,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普遍推廣,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
2、將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強化互聯網交易平臺管理責任,加強交易行為監管。鼓勵平臺企業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專業經營商戶。推動線下實體二手市場規范建設和運營,鼓勵建設集中規范的“跳蚤市場”。
3、將開展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壯大再制造產業規模,引導形成10個左右再制造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再制造領軍企業,實現再制造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
4、將開展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行動。研究制定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開展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選擇部分地區率先開展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試點,條件成熟后向全國推廣。
5、將開展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專項行動。嚴格禁止生產超薄農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產品等危害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產品,鼓勵公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6、將開展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動。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平臺建設,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體系。培育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骨干企業,促進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發展。
7、將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積極采購再生資源產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循環經濟領域重大工程的投融資力度。
8、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加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對循環經濟有關企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
到2025年基本建立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
《規劃》提出,目標到2025年,循環型生產方式全面推行,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普遍推廣,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更加完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能力進一步提升,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
2017年4月21日,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4部門曾發布《循環發展引領行動》,提出目標到2020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3萬億元。《規劃》也指出,“十三五”時期,資源循環利用已成為保障我國資源安全的重要途徑。2020年廢紙利用量約5490萬噸;廢鋼利用量約2.6億;再生有色金屬產量145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為325萬噸、740萬噸、240萬噸。
而《規劃》則進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發展要求,明確到2025年,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20年提高約20%,單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別降低13.5%、16%左右,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廢紙利用量達到6000萬噸,廢鋼利用量達到3.2億噸,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400萬噸、1150萬噸、29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
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有三個重點任務:
一、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包括將推行重點產品綠色設計、強化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推進園區循環化發展、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
二、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包括將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促進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循環型農業生產方式。包括將加強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廢舊農用物資回收利用、推行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
其中,《規劃》提到,將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強化互聯網交易平臺管理責任,加強交易行為監管,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標準化、規范化服務,鼓勵平臺企業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專業經營商戶,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推動線下實體二手市場規范建設和運營,鼓勵建設集中規范的“跳蚤市場”。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羅賢飛在今年1月曾表示,目前,二手電商市場不斷整合,逐漸向頭部集中。在經濟、理念雙重催化與疫情影響下,二手經濟加速發展。龐大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和網絡購物習慣為線上閑置物品交易提供基礎,消費者手中快速增長的閑置物品急需專業高效的流通市場盤活。同時,租房率提升加大人口流動,共享經濟理念普及使人們更傾向于將家中閑置物品出售轉讓。
推進新能源車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將開展十一項重點工程與行動,包括: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工程;園區循環化發展工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工程;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提質行動;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行動;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專項行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推進行動;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動。
在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上,《規劃》提出,壯大再制造產業規模,引導形成10個左右再制造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再制造領軍企業,實現再制造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
在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行動上,《規劃》提出,研究制定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建立認證配件、再制造件、回用外觀件的標識制度和信息查詢體系。開展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選擇部分地區率先開展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試點,條件成熟后向全國推廣。
在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專項行動上,《規劃》提出,科學合理推進塑料源頭減量,嚴格禁止生產超薄農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產品等危害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產品,鼓勵公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在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動上,《規劃》還提出,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平臺建設,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體系。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通過自建、共建、授權等方式,建設規范化回收服務網點。培育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骨干企業,促進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發展。
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循環經濟
在促進“十四五”發展循環經濟上,《規劃》提出了健全循環經濟法律法規標準、完善循環經濟統計評價體系、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強化行業監管共四方面政策保障。
其中,《規劃》提出,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統籌現有資金渠道,加強對循環經濟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和能力建設的支持。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積極采購再生資源產品。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循環經濟領域重大工程的投融資力度。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加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對循環經濟有關企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
今年以來,綠色金融獲得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4月21日,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證監會發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4月26日,中辦、國辦曾發布《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提出要推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健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探索碳匯權益交易試點。
6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目前全國綠色債券中超過90%在上海發行,綠色環保企業股權上市融資超過60%發生在上海。未來上海可進一步發揮優勢,在金融機構碳核算、金融機構及融資主體的氣候和環境信息強制披露、綠色金融產品評估論證等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來源:證券時報網)
作為專業的功能助劑生產商,朗億新材將緊跟“十四五”規劃的目標,致力于功能性新材料的推廣和開發,不斷優化和開發抗水解劑系列和交聯劑系列產品,賦能生物可降解塑料、可降解聚酯材料等,為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目標的實現助力。